|
您當前的位置 : 天津僑聯 > 文化交流 |
陳嘉庚:華僑旗幟 民族光輝 |
來源: 2021-08-26 16:10 |
陳嘉庚 陳嘉庚(1874-1961),福建廈門集美人。偉大的愛國華僑領袖、著名的實業家、教育事業家和社會活動家。他,奮力開拓,建立起規模龐大的企業王國;他,傾資興學,成就了舉世矚目的教育偉業;他,勇于擔當,團結領導南洋八百萬華僑支持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他,誠信果毅,公忠報國,剛正無私,明辨是非,勤勉儉約,鞠躬盡瘁。他的一生,是奮斗的一生,奉獻的一生,進步的一生,對中國、東南亞乃至人類的進步事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被毛澤東主席譽為“華僑旗幟 民族光輝”。 ![]() 陳嘉庚遺教 陳嘉庚遺教主要包括陳嘉庚遺教二十則和陳嘉庚公司分行章程眉頭警語兩部分。前者收錄在陳嘉庚次子陳厥祥所編撰之《集美志》中。陳厥祥按:“列舉上述之先父遺教,系二、三十年來,關于家族、社會之處世經驗與為人之道,特將其重要者志之,以示我子侄孫輩,并期望集美青年鄉親,知所警惕,互相勸勉焉”!蛾惣胃痉中姓鲁獭废涤1929年由陳嘉庚親自制定,它體現了陳嘉庚辦企業的指導思想與基本要求。在《章程》的各頁眉頭印有陳嘉庚親自擬定的警語,共80條。這些警語深入淺出,引喻巧妙,含義精確。既是文明經商的經驗總結,又是體現陳嘉庚為人處事的人生格言,富有教育哲理,發人深省。
陳嘉庚紀念館 ![]() 陳嘉庚紀念館全景 2003年9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復函福建省委、省政府,同意修建陳嘉庚紀念館。2003年10月21日,陳嘉庚紀念館奠基,國務委員陳至立參加了奠基典禮。陳嘉庚紀念館工程于2005年3月18日開工建設,2008年10月21日開館,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蒞臨剪彩。 陳嘉庚紀念館位于嘉庚公園北門以東外填海處,總占地面積104484平方米,建筑面積11000.5平方米。主體建筑三層,一層包括行政辦公區、文物庫房區、圖書資料室、報告廳及1000平方米的臨時展廳;二、三層由一個360平方米的序廳和四個780平方米的陳列廳組成,面積約3080平方米。建筑主體秉承獨具特色的閩南建筑風格,與集美鰲園、嘉庚公園和諧統一,交相輝映。 陳嘉庚紀念館屬社會歷史類名人紀念館,是陳嘉庚文物資料的主要收藏機構、宣傳教育機構和科學研究機構,充分發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和作用,努力成為人民喜聞樂見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終身教育課堂和文化休閑設施,為構建和諧社會服務,為推進廈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 陳嘉庚紀念館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全國廉政教育基地。 陳嘉庚紀念館的基本陳列有兩個:第一至第三展廳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陳嘉庚生平陳列”,第四展廳為“在陳嘉庚身邊——嘉庚現象誠毅同行”。 “華僑旗幟民族光輝——陳嘉庚生平陳列”以350多幀圖片、310多件文物、實物為基礎,力求真實、形象、生動地展現陳嘉庚偉大光輝的一生。該陳列包括“陳嘉庚生平大事記”、“南洋巨商矢志報國”、“傾資興學情系鄉國”、“紓難救國 民族之光”和尾聲五個部分。 集美鰲園 集美鰲園位于廈門市集美區集美學村東南角海濱。鰲園分門廊、集美解放紀念碑和陳嘉庚先生陵墓三個部分。集美鰲園 于集美鰲園北側,門與鰲園相連,是后人為紀念陳嘉庚先生創辦教育、培育人才、造福社會而興建的。按照傳統園林布局,把紀念性、文化性和游樂性有機地融為一體。 門廊 門廊,長50米,中式廡廊,四向通透,兩壁鑲嵌58幅歷史人物故事的青石鏤雕,是鰲園653幅石雕的精華。門廊外的圍墻,有各種石雕291幅,其中浮雕229幅,沉雕42幅,影雕20幅。此外,還有全國各界名人名流名家的書法楹聯題刻,真草隸篆行各種書體均有,書法上乘,刻藝精湛,是福建石雕藝術的魂寶。 集美解放紀念碑 集美解放紀念碑,位于園的中央。碑高28米,雄偉高聳,用花崗巖建成,碑身正面是鎏金的毛澤東手書:“集美解放紀念碑”七個大字,背面是陳嘉庚先生親手撰寫的碑文,計284字。碑基為13、10、8、3級四個臺階,13級 陳嘉庚陵墓 陳嘉庚陵墓,呈壽龜形,墓蓋用十三塊六角形的青斗石鑲拼而成。陳嘉庚陵墓殼,壙的內側由15塊青斗石浮雕鑲嵌,上雕陳嘉庚先生前半生經歷。周邊的石雕紀錄先生傾資興學、赤誠報國的一生。 ![]() 陳嘉庚墓 陳嘉庚先生于1961年8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8歲。8月15日,首都各界舉行公祭大會,有2000多人出席。主祭人周恩來總理,陪祭人有朱德委員長、陳毅副總理等13人。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廖承志致悼詞。公祭結束后起靈,用專列護送往廈門。8月20日,靈柩運抵抵集美,安葬于鰲園。 1988年,國務院將陳嘉庚陵墓公布為全國第三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嘉庚遺教 傳世瑰寶 在祖國東南的廈門市,有一所名聞遐邇的學府廈門大學,還有一所包括集美大學在內的集美學校。 這兩座知名學府的創辦人是一位被毛澤東譽為“華僑旗幟 民族光輝”的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陳嘉庚是東南亞杰出的實業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他身居海外,心向祖國,他創辦和資助了包括廈門大學、集美學校、南洋華僑中學在內的118所學校,培養了數十萬計的人才。他桃李滿天下,為祖國、為僑居地的教育和社會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1874年陳嘉庚出生在福建省同安縣集美社(現廈門市集美區集美鎮)。集美原是一個小漁村,陳嘉庚在這里度過了自己的青少年。他在母親的撫養下成長,學會干農活,討小海,還上了9年的私塾。1890年,17歲的陳嘉庚到新加坡,在父親的米店中學商。 青年陳嘉庚就熱心公益,注重教育。1893年,他回國完婚,看到家鄉小孩光著屁股,打架斗毆,十分焦急。他便勸說母親和妻子把父親給他們成親、家用省下的2000銀元拿出來,于1894年創辦一所私塾,名“惕齋學塾”。這時的陳嘉庚年僅20歲,還是父親店中一個伙計,自己沒有一文的私蓄。 陳嘉庚遺教:“蓋義務不能待富而后行。”“凡作社會公益,應由近及遠,不必騖遠好高。” 1910年,陳嘉庚參加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辛亥革命勝利后,他心向祖國,于1913年,罄其所有創辦了集美小學。這是陳嘉庚歷時近半個世紀興辦現代教育的開始。 陳嘉庚遺教:“教育為立國之本,興學乃國民天職。” 1914年后,陳嘉庚獲利頗豐。1917年,他派胞弟陳敬賢回國,在集美創辦中學師范。以后又陸續創辦水產航海、商科、幼兒師范、農林、國學、幼稚園等校。1921年,他認捐400萬國幣創辦廈門大學。那時,他的全部資產是450萬叻幣,按當時的匯率計算,他認捐的數額等于他全部資產的兩倍多。也就是說:陳嘉庚把到手的錢捐出去了,把可能賺到而還沒到手的錢也捐出去了。 陳嘉庚遺教:“余辦學校,非積有巨金寄存銀行。一切經費,皆待經營 ” “惟有真骨性方能愛國,惟有真事業方能救國。” 1926年,陳嘉庚企業開始出現虧損,此后每況愈下。為了支付集美學校和廈門大學的校費,陳嘉庚不惜舉債、變賣家產。1931年,他出賣了過戶給兒子的兩座別墅,以維持兩校校費。新加坡報紙以“出賣大廈 維持廈大”為標題,報道這消息。 別墅典押出去后八個月,為了維持集美、廈大兩校,陳嘉庚又把別墅賣掉。 家里沒有人反對,可陳嘉庚比誰都清楚,他們的內心在吶喊,在抗爭,而他自己的心也在淌血! 陳嘉庚遺教:“辦學是要有勇氣,也就是我們校訓所說的‘誠毅’,無論什么艱難困苦,都要不屈不饒。” “犧牲一己之權利 ,從事國民之義務。” 為了辦學,陳嘉庚在努力賺錢的同時,時時節約每一個銅板。 陳嘉庚遺教:“中國今日貧困極矣,吾既為中國人,則種種舉動應以節儉為本。”“蓋以個人少費一文,即為吾家多儲一文,亦即為吾國多儲一文,積少成多,以之興學。 ” 1950年,陳嘉庚回國參政,定居集美,歷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僑委委員、全國僑聯主席。 陳嘉庚為維護華僑的合法權益,爭取華僑參加新中國的建設做了大量的工作,功不可沒。 陳嘉庚為福建,特別是廈門的經濟發展、文化建設作出巨大貢獻,造福一方,功德無量。他多次建議、并親自致函毛澤東、周恩來,要求中央政府在福建修建鐵路;他建議修建連接集美和廈門的海堤;他多方努力,爭取為福州80萬居民提供自來水。他的建議都在黨和政府的重視關懷下變成了現實。 晚年,陳嘉庚為廈門大學和集美學校的修復和擴展投入幾乎全部心血。他親自籌集所需的巨額資金,除自己投入和爭取政府資助外,還向親友募捐。他向親友募得的款額在全部投資占了很大的比例。并親自計劃、設計、監督指導施工,為廈門大學和集美學校建造了一個個美輪美奐的建筑群,極大的改善了兩校的教學條件,而且使其成為名聞遐邇的風景名勝。 陳嘉庚為教育投入巨額資金,可他本人過著十分淡泊的生活。他的薪金加地區津貼每月540元,他只花15元做生活費,其余悉數交給集美學校校委會會計處,作為公用。他的衣服和其他生活用具,不管如何老舊,只要能用,他絕不丟棄,修修補補,一用再用。 1951年3月陳毅到廈門視察,專程到集美看望陳嘉庚。炊事員買了一斤糖果招待客人。陳毅走后,陳嘉庚批評炊事員說:“首長最多嘗一兩個糖果,你買那么多干什么?買兩毛錢就夠了。” 陳嘉庚遺教:“應該用的錢,千萬百萬也不要吝惜,不應該用的錢一分也不要浪費。” 1961年,陳嘉庚逝世。臨終,他把自己在國內銀行存款300多萬全部捐獻個集美學校和其他公益事業,沒有留一文錢給子孫。 陳嘉庚遺教:“我既立志為社會服務,當然不能再為兒孫計,若兼為兒孫計,則不能盡量為社會服務,此理至明,毋須多贅,俗語說針無兩頭利。”“父之愛子實出天性,人誰不愛其子,唯別有道德之愛,非多遺金錢方謂之愛,且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是乃害之,非愛之也。 ” 陳嘉庚是一代華僑的楷模。他傾資興學,開一代新風。他為集美學校制定了“誠毅”校訓,為他的公司制定了章程,給后人留下了《陳嘉庚遺教》,還有許多論著、格言、警句。他的精神被譽為“嘉庚精神”,“嘉庚精神”也是中國文化軟實力。 陳嘉庚的精神和行動影響和教育了后人。在他興學過程中,特別是當他遇到困難的時候,他的女婿李光前,族親陳文確、陳六使給予他大力的支持和幫助。他們還以他為榜樣,捐資興學、助學。李光前創立了南安國光中學等公益事業,捐巨資資助廈門大學的發展;陳六使慷慨捐助集美學校和鄉里建設,發起創立南洋大學。他們的功績有口皆碑。 他的學生李尚大、李陸大兄弟、施金城等,遵照他的遺教,以他為榜樣,捐資興學、助學,為家鄉的教育事業做出重要貢獻。 2014年,在陳嘉庚先生誕辰14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集美校友總會回信,號召海內外炎黃子孫,進一步弘揚“嘉庚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共同奮斗。 |
|